历史的进化,应该和物种进化有类似之处

竟然看到熊逸专栏,第一反应会不会是假的?哈哈看了几段就发现熟悉的“前者后者”经典熊氏句式,刚好最近在看《一切心法》,觉得熊逸老师序言“如果你是叶公好龙式的读者”写的真好,单是序言这个题目就显示出深刻的洞察力。想起多年前看熊逸老师第一本书庄子时也是先被序言吸引。呵呵不知道熊逸老师适应不适应专栏,老读者当然是果断下手,支持熊逸老师。
今日思考:读《春秋》的关羽和读《左传》的关羽有何不同?首先这两部史书著作在记事的方式和偏好上有很大不同。当然很多人会认为《左传》是给《春秋》做注,做补充。其实,两部书在选择记载的内容上是有很大差别的。《春秋》主要记录的都是国家大事,而《左传》记录的范围明显要广很多,比如各类礼仪规范、典章制度、社会风俗、民族关系、道德观念、天文地理、历法时令、古代文献、神话传说、歌谣言语都有记述和评论,特别是善于描写战争。所以关羽读《左传》其实更符合他武将的身份。而后世说成关羽是在读《春秋》,应该还是政治需要的考虑,《春秋》记事简单且无评论,多记录乱臣贼子的事迹,全书共记弑君三十三例,统治阶级需要这样愚忠的臣子,同时有起到警示作用。这确实也符合董狐以来的“政治正确”写史传统。
经典解读,不外两个路子:一是我注六经,历代相因汗牛充栋,虽不乏大儒,应有不少人饱受皓首穷经不得要领之苦。二是六经注我,圣贤代我立言,直至于丹老湿狗尾续貂弄成了毒鸡汤……熊老师是第三条路啊,用足以火化一般人三次的阅读量和思考,以同理同情心,平视、对话经典。愿历史记住你。
历史的进化,应该和物种进化有类似之处。吴思老师的元规则概念的提出,应该也会不朽的。我们在搞啥嘛?唉,都万物互联时代了,人工智能也快大规模应用了,制度上几千年下来创新居然是零,真真体制自信啊,
我其实并不知道熊逸是谁,今天之前,我从未听说过他的名字,但是那份书单震撼了我,我毫不犹豫或者说是迫不及待地订阅了,不管熊逸是谁,能开出这份书单的人,我相信他能给我带来一年的惊喜。
今天的思考是:读《春秋》的关羽和读《左传》的关羽究竟有什么不同呢?我想还是在于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吧,喜欢阅读有趣味的书的人,性格不会太死板、沉闷,或者说会把关羽的纯粹性冲淡,所以不能让他读左传。
熊逸老师,收听了这个专栏觉得受益匪浅,逐字逐句都觉得非常精彩。但是听过两遍并不能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。